张玉钧|从世界遗产的完整性到国家公园的完整性
从世界遗产的完整性到国家公园的完整性
张玉钧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公园研究中心
本次分享的主题是“从世界遗产到自然遗产”,这是有关世界遗产的完整性到国家公园的完整性的一个题目。我主要从4个方面给大家介绍,首先是世界遗产与国家公园之间的关系,其次分别是世界遗产的完整性和国家公园的完整性,最后就是我提出从相对完整性走向协同保护的这样一个个人的想法。
从世界遗产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先看美国的情况。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跟中国不一样,(美国)有很多偏重文化的东西,它有400多个unit单位,那么这其中我们所说的纯粹的国家公园,或者说狭义的国家公园共有62处。我们梳理了美国国家公园进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情况,以1978年(进入世界自然遗产)的黄石公园为代表,到目前为止美国共有13处国家公园拥有世界自然遗产。
美国这个情况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在1978年跟黄石公园一并进入遗产名录的时候,还有一个叫梅萨维德国家公园,这个公园它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这也许是根据当时不同的一个评定标准。这个公园有它的一个特点,因为是印第安人的历史遗址,但是把它划成了一个国家公园。接下来我们对照一下,说说国家公园的一些标准,那么黄石公园当然是自然遗产,主要强调了它的一些风景特征还有它的这种地球历史进化的过程。
因为大家都是研究遗产的,相信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自然遗产的这些情况。我想在此说明的是我们可能需要关注一下国家公园的完整性,或者是关注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其实从自然遗产的以上这些特征来讲,跟我刚才说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是无法割裂的。因为现在讲自然遗产的完整性,是因为它也是动物的避难所,包含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我们国家公园也特别强调生态系统演化的一个过程。比如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当然东北虎豹是它里面的旗舰物种,但是也包括范围内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包括针阔混交林这样一个演化的过程。
大峡谷国家公园也是同样的,它也是以自然美景为突出特征,但是它强调的是地质历史的变迁,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四个年代的呈现都非常全面。另外它代表性非常强,涵盖了北美7个自然带中的5个,生态系统的类型非常多样。我再举个例子,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也是类似的,它强调的是动物栖息地。那么我们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其实也强调的是栖息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栖息地也是生态系统。那么梅萨维德国家公园它主要强调了一些什么呢?当年的划定标准我们无从考证,如果按现在的标准也许不会划定为国家公园,这就是一个特例,也没人去解释这个事情。
图2 中国国家公园区位图
上述是美国的情况。中国目前的情况是第一批设立了5个国家公园。这5个国家公园中的3个是拥有世界遗产的。其中就包括第一批申请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当时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为主包括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一起申报的。还有大家熟知的武夷山国家公园。那么我想强调的是这里有一个先后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国家公园,如果是原来(比如说在多少年前)就有的话,那么我们现在说的自然遗产或者是混合遗产的数量可能就不是今天这个数字了。其实这里的问题就是先有国家公园还是先有世界自然遗产这样的问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范围或规模可能还会发生变化。
那么后期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范围,现在把可可西里容纳进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也同样有这样一个过程,当时申请的时候实际上是四川这一部分大熊猫的栖息地,以标准十(OUV)在2006年的时候申请。当时这个地区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当然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最新规划还没有正式发布,但是它还包括了甘肃的白水江,还有陕西的青木川等自然保护区。所以如果我们从大熊猫的栖息地这样的角度出发的话,现在再去重新评定世界遗产,它肯定不是同样的范围尺度。武夷山也是这样,在评定时也有变化。在1999年申报的时候,它是不包括江西这一部分的。那么后来到2017年把江西这一部分也加了进来。同样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的划定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我们再看看日本,日本到目前为止有34处国家公园,其中有三处是世界自然遗产。日本国家公园的制度类型叫做地域制,因为日本人口密集,农耕国家纯自然的部分或者是按美国的说法叫Wildness这一部分比较少,那么仅有的像屋久岛的这几片就比较珍贵了,而且面积还比较小。它保护的是岛屿这种生境,包括特殊的植物区系。
还有在北海道的知床国家公园,这里也保护着一个海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另外还保护候鸟及一些珍贵濒危的海鸟,所以显得比较珍贵。还有一个就是小笠原群岛,它反映了一些物种的变化情况。像达尔文当年探索物种起源,有一些特殊的物种或标志性物种的进化过程,具有显示性的意义。
图4 日本国家公园区位图
我们把上面的这些简单地总结一下,我用“多多少少”来概括,总体而言世界遗产文化遗产偏多,自然遗产偏少,混合遗产则更少;而国家公园的情况是自然遗产多、混合遗产少、文化遗产更少。美国13处世界遗产有1处文化遗产,这可能是一个特例。我们再总结一下,无论世界遗产还是国家公园,其目标是一致的,但两者之间的内涵所指是有所差异的。
那么我在这里就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性的概念。在这里可以通过举例来更好地理解相对完整性,上面提到的武夷山国家公园,从福建省域这个角度来说,当时认为已经很全面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治理体系的成熟,从区域发展这个角度出发应该把江西的部分也纳入进来。从国家公园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的划定方案仍需继续调整。它们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从面积来讲,国家公园与世界自然遗产是不一致的。
关于世界遗产的完整性,我在这里不多做赘述了。我想强调一下《操作指南》的后半部分,也就是标准7-10。其实现在很多遗产地或者自然保护地实际上还不属于国家公园,但将来纳入国家公园的潜在遗产地应该不在少数,比如说泰山或者是黄山,这可能会大大增加世界自然遗产数量。从国家公园方面来看,当然也需要强调这些自然遗产的属性,包括强调地貌特征和物理过程完整性。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说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当时在评定的时候实际上是群星点缀式的,分布星星点点是不连续的,当然在第二期扩大了它的范围,为此将其划定为国家公园可能性不是太大。但是当时把它作为自然遗产去统一申报了,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也是这样的,目前更确切的来说目前它只是黄海候鸟栖息地。从长远考虑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说到可可西里,首先卓乃湖作为藏羚羊的繁育地是必须提到的,其次就是藏羚羊的迁徙路线。在申报国家公园的过程之中,要不要把可可西里涵盖进来,也有一个反复考虑的过程。
国家公园的完整性实际上就是我们刚才强调的“不缺失”,具有足够面积和充分的组成要素,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过程, 维持自然区域的价值与特征。清华大学杨锐老师的团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组成要素的完整性还包括文化景观。最近《生物多样性》杂志在这方面发了好几篇文章,大家可以参考。那么还是拿三江源来举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后,青海省开始探索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设立。这里实际上有一个尺度变换的过程,“三江源”这个词实际上指代好几个意思,比如说三江源地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还有三江源国家公园,这里面有一个历史的探讨过程。在2014年开始探讨国家公园方案的时候,也提了生态完整性,侧重于源头,然后以保护区作为核心资源,这个时候实际上是不包括可可西里的。当然也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包括行政区划、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同时也提到了原真性。但是这个划分现在看来是有缺陷的,比如说黄河源这一块有一个鄂陵湖,大家都知道当时我们把它划出去了。后来到了试点阶段,就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说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还有保护地的优化重组,这个时候就把可可西里也扩进来了,重点是保护濒危的野生动物,包括可行性和社区参与这一块,都进行了一些全方位的探讨。到了国家公园目前这个阶段,凝练了生态系统完整性,景观的独特性,还有管理的可行性这一块,那么大家看它整体性就比较强了。
王心源|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实在性与评价标准真理性的思考——兼谈作为一门科学的文化遗产研究是可能的吗?